中国与欧洲的营销差异

本文详细探讨了其中的主要差异,并针对如何适应各个地区提出实用建议。

不同数字生态系统中的营销差异

中国与欧洲的数字生态体系各具特色,由不同的平台环境和独特的用户习惯共同塑造而成。

中国:封闭、自主的数字生态系统

中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数字生态系统,由微信、抖音(TikTok的中国版)和天猫等本土巨头主导。

这些平台通常被称为“超级应用程序”,提供多种集成服务。这些平台使用户无需离开应用程序,就能实现沟通交流、购物支付、账单缴纳以及参与营销活动。

  • 微信:2024年,微信月活跃用户超过16.7亿,较2022年增长27%。每天,人们交换的信息有450亿条,视频2.05亿个,语音信息有61亿条。

以下是微信上提供的不同服务。

  • 抖音:抖音是TikTok的中国版,2023年月活跃用户达到7.465亿,成为继微信之后中国第二大最受欢迎的应用程序。
  • 天猫:天猫作为一个电商平台,在2023年吸引了8.77亿月活跃用户,其中多数消费者倾向于选购国际品牌的美妆和时尚产品。

wechat_marketing

欧洲:碎片化和全球化的数字生态系统

相比之下,欧洲依赖于谷歌、Instagram和亚马逊等全球平台。用户会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切换,以完成各种活动。

  • Instagram :2024年,Instagram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13.8亿,其中欧洲用户数量占比较大。例如,英国、俄罗斯和土耳其是Instagram用户数量最多的国家。
  • 亚马逊:亚马逊占据欧洲电商市场的主导地位,是许多欧洲国家网购的主要平台。

在中国,支付通常直接在娱乐平台内完成,这种做法被称为社交商务

对企业的影响

为了打入中国市场,企业必须采取以这些本地应用为中心的综合战略。

例如,在微信上开发小程序可以提供流畅、身临其境的用户体验。因为小程序在单一应用程序中涵盖了通信、采购和客户服务。

wechat_marketing

在欧洲,掌握谷歌的自然搜索优化(SEO)至关重要,以确保最佳的线上可见度。良好的SEO不仅有助于在Instagram等社交媒体上提升用户互动,也能保障桌面端与移动端之间一致的用户体验。

seo_marketing

智能手机:在中国已成营销标配,在欧洲仍处于转型阶段

在中国,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成为支付和网购的主要工具。

2022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约9.04亿,占中国网民规模的80%以上。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应用程序促进了这一大规模应用,这些应用程序可以实现快速、安全的交易。

抖音和小红等平台都已整合了直播功能。中国的直播电商已经广泛开展,带来了互动性强、参与感高的购物体验。

2024年5月,中国抖音用户中有90.1%观看过直播内容。

这一趋势促使企业采纳“移动优先”的战略,并推动它们在微信小程序上加大投入,以更高效地触达目标受众。请查看以下数据,了解更多详情。

mobile_users

在欧洲,尽管移动设备的使用持续增长,但电脑仍是主要的使用终端,尤其在高价值商品的购买中更为常见。移动支付日益受到欢迎,但其普及程度因国家而异。

例如,2021年,仅有10%的法国消费者在实体店使用移动支付服务,而丹麦这一比例则高达52%。

这种情况要求品牌提供全渠道体验,使移动端与电脑端相辅相成。同时,随着社交媒体广告的兴起,品牌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其移动端平台的用户体验。

总之,中国已全面接受移动设备作为交易和用户互动的主要渠道;而欧洲仍处于逐步转型的阶段。

企业必须根据这些差异调整自身策略,才能更好地满足各个市场的特定需求与用户期望。

mobile_apps_marketing

文化与价值观:贴近本地市场的营销预期

在中国与欧洲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离不开对各自文化传统的深入理解。每个地区的社会价值观都具有独特性。

中国:将文化传统融入营销策略

在中国,营销活动高度依赖传统节日,例如农历新年中秋节。这些节日通常是消费高峰期。

例如,2023年农历新年期间,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2%。

国际品牌会通过推出节日限定系列或采用象征吉祥与繁荣的红色包装来调整产品与服务。这种方法不仅体现了对本地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而且增强了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真实感与亲和力。

marketing_chinese

欧洲:注重道德与可持续发展

欧洲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道德理念、可持续性以及企业透明度。

根据商业价值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近80%的受访者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他们购买决策中的重要考量因素。

强调环保理念、公平贸易和社会责任的营销活动,往往能在欧洲市场引起积极共鸣。

例如,Patagonia乐高等公司已将可持续性作为其战略的核心,这不仅强化了品牌形象,也加深了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适应欧洲的文化多样性

欧洲是一个由多个文化和语言高度多元化市场组成的地区,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敏感性和语言习惯。

因此,品牌必须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调整其传播内容和营销策略,才能确保有效沟通并尊重本地文化差异。

法规与合规性:不同的市场约束

在中国和欧洲开展市场营销活动,需要对各自的本地法规有深入了解,因为这些法规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营销方式和策略。

中国:监管严格,内容审查严格

中国对网络内容实施严格监管,旨在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CAC)负责监管互联网活动、明确禁止内容的类别,并对线上行为进行监控。

例如,早在2000年出台的一项规定中,就列出了九类禁止发布的内容,其中包括危害国家安全、传播谣言等。

此外,中国在2021年出台了《个人信息保护法》(PIPL),进一步强化了对个人数据的保护。该法对企业在数据收集和使用方面设定了严格义务。

欧洲:重视数据保护与用户同意

在欧洲,自2018年5月起正式实施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为个人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设定了严格的法律框架。

marketing

企业在收集用户数据前,必须取得用户的明确授权。这这一规定对数字营销策略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在限制个性化广告投放方面尤为明显。

法规的核心目标是保护个人隐私,但它也促使企业重新思考其数据收集方式和营销实践。例如,电子邮件营销活动必须确保收件人事先同意接收,网站也必须明确告知用户有关Cookie和其他追踪工具的使用情况。

企业的应对策略

欧洲与中国在营销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在中国,为了更高效地开展业务,与了解本地法规和文化差异的本地合作伙伴合作往往具有优势,这有助于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更顺利地运营。而在欧洲,企业必须在数据收集过程中保持高度透明,。确保其操作符合GDPR要求,以维护消费者的信任。

约束背后的机遇

尽管这些法规带来了不少挑战,但也为企业创造了新的机遇。在中国,遵守本地法规不仅能够提升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可信度,也有助于与监管机构建立良好关系。
而在欧洲,以透明、注重隐私的方式运营,能够成为品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数据保护期待。

总之,深入理解并积极应对中欧两地的法规要求,对于制定既有效又合规的营销策略至关重要。

Kel Ye中国与欧洲的营销差异